周宏灏院士:根据患者 “基因身份证”进行个体化治疗
时间:2013-06-17 10:12:23 来源:转化医学网 点击:
6月8日,“肿瘤药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国际论坛”在长沙隆重召开,甄永苏、郝希山、于金明、周宏灏等院士以及多名国内外领域内顶尖专家出席大会。大会围绕肿瘤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治疗、肿瘤多药耐药机制、肿瘤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临床应用、抗肿瘤药物基础研究进展、传统中医中药的最新用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会主席、省肿瘤医院院长刘景诗介绍,肿瘤药学是本世纪医学科学乃至生物科学的研究难点、热点和前沿之一,肿瘤药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时期肿瘤医药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起着带动性和变革性的重大作用,并对人类健康和科学进步产生革命性影响。本次大会以“共同参与、携手求索、医药结合、科学抗癌”为主题,是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高规格肿瘤药学专业论坛,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从事肿瘤研究和防治工作的相关学者及临床工作者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促进了肿瘤药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
周宏灏院士:根据患者 “基因身份证”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届大会上,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主讲了《个体化医学的实施与展望》,提出肿瘤药物治疗也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基因身份证”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周院士介绍说,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类较全面的掌握了自己的遗传信息,促成了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转化医学的重要方面,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所谓个体化用药,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酶及受体基因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周宏灏院士认为,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是目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与药物相关基因的变异,导致有些病人需要超出标准剂量的药物才能有治疗效果,有些病人却只需要十分之一个标准剂量就能达到最佳疗效,否则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上主要凭医生的经验和治疗效果来调整用药,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大量检测,但这一过程复杂、费时,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或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个体化治疗”就是将根据病人基因结构信息,尤其是发生变异的基因结构,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患者调整用药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任华益: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对抗肿瘤细胞耐药性
不少疾病在治疗中都会产生耐药性,肿瘤也不例外。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有两大主要因素制约了化疗的成功率:一是抗肿瘤药物具有毒性,二是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性,尤其是“多药耐药性”,是癌症死亡病人的最主要死因,约占死亡病人的九成。
湖南省肿瘤医院大医技科主任任华益介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乐观的前景。与传统细胞毒药物相比,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但该类药的某些反应仍需引起关注,特别是皮肤反应、间质性肺疾病和心血管不良反应等特殊不良反应。其次,靶向抗肿瘤药长期应用带来的耐药问题和对机体的影响也值得探究。
任华益表示,肿瘤耐药问题仍是目前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靶点的揭示和不同靶点药物联用,从一定程度上克服或延缓了耐药问题。本届会议上,美国圣约翰大学的Prof. Zhe-sheng Chen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符立梧教授、钱朝南教授分别讲述了酪氨酸激酶及PDE5抑制剂多药耐药逆转、EGFR-TKIS耐药性研究及实体瘤抗血管生成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但专家们同事也表示,多药耐药性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