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与趋势
时间:2013-06-28 10:23:11 来源:转化医学网 点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口老化、快速城市化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全球化使得富国和穷国面临着同样的健康问题。最显著的例子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肺病,已经超过传染性疾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死因。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衰、过早死亡及生活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控制高血压。
预防血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检出与诊断、给予合适的干预与治疗及长期控制达标是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的重要措施。客观真实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合理分配资源、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血压患病率与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表)。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各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很大
我们发现影响各地人群间高血压患病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联合国开发署和我国共同估计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与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所在地平均纬度和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过去50年来9月份平均日间最高和最低温度与患病率成反比,而日间温差和患病率成正比;各地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摄入的钠/钾比和患病率成正比。
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纬度和温差这些环境因素后,各地区人群膳食摄入的钠/钾比,平均体质指数(男、女),吸烟率(女)都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行为因素是影响人群间患病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面。高血压患病率的种族、年龄和性别差异都和上述环境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了解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更有效地检出患者和实施防控措施。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意义不同但互相关联
发病率 发生高血压的因素包括遗传和发育缺陷,更多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过量饮酒和缺少体力活动)导致的血压持续升高。发病率指每年健康人群中新发生患者的比例。降低发病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血压升高。
患病率 患病率指血压升高的患者(无论新发还是多年的老患者)在人群中(无论血压正常或不正常)的比例。显然,发病率越高,患病人数增加也越快,患病率就越高。由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是不能治愈的,因此,一旦诊断就意味着从此需要采取长期的更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标。
死亡率 有效的控制血压长期稳定达标,有助于预防或推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控制并发症和减少死亡,延长患者寿命。然而,死亡率的下降会使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累积更多,患病率也会升高。正如我们观察到的在相对发达地区高血压控制率高,患病率也高。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但防控已初见成效
过去四次全国抽样调查都表明,中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尤其是农村人群高血压防控水平更低。但是,也应看到我国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进步(图1)。
控制率低是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比发达国家高但脑卒中等主要并发症的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20多年来,经年龄标化的35岁以上中国人群的脑卒中死亡率远高于日本、德国和美国。但也可看到其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下降,脑卒中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的城乡差异在90年代末反转。高血压管理水平较落后的农村人群脑卒中死亡率下降明显较慢。
中国人群高血压防控的主要挑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最大挑战是提高控制率。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治疗率低(图2)。
2002年全国抽样调查中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75%从未服用降压药物,19%服药但未能控制达标,只有6%服药且控制达标。
小结
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和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温差大、人群体质指数高、吸烟率高、钠盐摄入量也高;而南方正好相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血压升高,才能减慢高血压患病率升高速度。
治疗高血压不会降低患病率,只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并发症,延长健康寿命,减少死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高血压的控制率高,患病率也较高,这是因为发病人数增加和死亡率下降都可导致患病率上升。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慢病防控目标之一是各成员国减少25%血压水平不达标比例。
人群患病率信息主要用于估计目标人群患者数目,即高血压所造成的医疗服务负担。政策制定者可根据各种疾病负担的构成与防控效益决定用于检出、诊断、治疗和管理高血压患者的人力和经费资源分配。
中国过去半个世纪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努力已经体现在城乡人群脑卒中死亡率的持续下降。这是评估高血压防控效果最重要的指标。虽然中国在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提高公众的知晓率是及时就诊、早期诊断高血压的关键,提倡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保证规律服药、健康行为和血压控制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2013~2020的全球行动计划,目的之一就是减少高血压的负担。中国应参与到全球合作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计划中,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控水平。
预防血压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早期检出与诊断、给予合适的干预与治疗及长期控制达标是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的重要措施。客观真实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合理分配资源、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血压患病率与患病人数在持续增加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组织多次全国范围的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每次筛查覆盖地区、人群的年龄范围和使用的诊断条件都不尽相同,准确地比较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可靠,但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表)。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是很高,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与其他各成员国相比,我国患者人数最多且不断增加。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负担也最大。
各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很大
我们发现影响各地人群间高血压患病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联合国开发署和我国共同估计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与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所在地平均纬度和患病率成正比;各省会城市过去50年来9月份平均日间最高和最低温度与患病率成反比,而日间温差和患病率成正比;各地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摄入的钠/钾比和患病率成正比。
当控制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纬度和温差这些环境因素后,各地区人群膳食摄入的钠/钾比,平均体质指数(男、女),吸烟率(女)都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行为因素是影响人群间患病率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面。高血压患病率的种族、年龄和性别差异都和上述环境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了解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分布特征,有利于确定高危人群,更有效地检出患者和实施防控措施。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意义不同但互相关联
发病率 发生高血压的因素包括遗传和发育缺陷,更多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吸烟、过量饮酒和缺少体力活动)导致的血压持续升高。发病率指每年健康人群中新发生患者的比例。降低发病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血压升高。
患病率 患病率指血压升高的患者(无论新发还是多年的老患者)在人群中(无论血压正常或不正常)的比例。显然,发病率越高,患病人数增加也越快,患病率就越高。由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是不能治愈的,因此,一旦诊断就意味着从此需要采取长期的更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标。
死亡率 有效的控制血压长期稳定达标,有助于预防或推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控制并发症和减少死亡,延长患者寿命。然而,死亡率的下降会使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累积更多,患病率也会升高。正如我们观察到的在相对发达地区高血压控制率高,患病率也高。
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但防控已初见成效
过去四次全国抽样调查都表明,中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尤其是农村人群高血压防控水平更低。但是,也应看到我国高血压防控方面的进步(图1)。
控制率低是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比发达国家高但脑卒中等主要并发症的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20多年来,经年龄标化的35岁以上中国人群的脑卒中死亡率远高于日本、德国和美国。但也可看到其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下降,脑卒中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的城乡差异在90年代末反转。高血压管理水平较落后的农村人群脑卒中死亡率下降明显较慢。
中国人群高血压防控的主要挑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最大挑战是提高控制率。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治疗率低(图2)。
2002年全国抽样调查中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75%从未服用降压药物,19%服药但未能控制达标,只有6%服药且控制达标。
小结
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和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温差大、人群体质指数高、吸烟率高、钠盐摄入量也高;而南方正好相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血压升高,才能减慢高血压患病率升高速度。
治疗高血压不会降低患病率,只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并发症,延长健康寿命,减少死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高血压的控制率高,患病率也较高,这是因为发病人数增加和死亡率下降都可导致患病率上升。世界卫生组织2025年慢病防控目标之一是各成员国减少25%血压水平不达标比例。
人群患病率信息主要用于估计目标人群患者数目,即高血压所造成的医疗服务负担。政策制定者可根据各种疾病负担的构成与防控效益决定用于检出、诊断、治疗和管理高血压患者的人力和经费资源分配。
中国过去半个世纪在高血压防控方面的努力已经体现在城乡人群脑卒中死亡率的持续下降。这是评估高血压防控效果最重要的指标。虽然中国在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提高公众的知晓率是及时就诊、早期诊断高血压的关键,提倡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保证规律服药、健康行为和血压控制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2013~2020的全球行动计划,目的之一就是减少高血压的负担。中国应参与到全球合作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计划中,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