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 数据库资源
基因检测引领肝炎个体化治疗
时间:2013-07-30 10:30:38 来源:转化医学网 点击: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病理上以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为特点,临床以恶心、呕吐、厌油、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亦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自限性隐性感染,有些患者还可表现为慢性肝炎或肝衰竭。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

今年7月28日是第三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对它。”只有真正地了解肝炎,才能在合适的时机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否则就可能会因为病毒耐药等问题而使病情迅速恶化。个性化治疗概念的兴起,或许可以让抗肝行动少些“盲目”,给病毒性肝炎患者多份希望。
 
乙型肝炎基因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

111.jpg
临床上HBV耐药的三个阶段
 
目前临床上用于乙肝治疗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迅速抑制病毒复制,较好的控制或延缓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但是疗程较长,停药后易复发,并且很可能促使病毒变异产生耐药。除药物诱发耐药外,乙肝病毒的耐药变异在自然状况下也广泛存在。发生变异后,病毒基因的P区就会发生改变,造成病毒对某些药物耐药。出现病毒耐药后,药物疗效会大大下降甚至丧失疗效,造成疾病进一步加剧,同时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病毒耐药成为乙肝治疗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010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时改变用药方案,控制病毒数量,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朝肝硬化和肝癌的方向发展。此外,有一部分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病毒就发生了耐药突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该在治疗前接受乙肝病毒耐药检测。

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在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之前,需要先区分HCV的基因型(1型或非1型),据此调整使用合适的用药剂量及治疗周期,提高疗效并减少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根据HCV基因分型结果,确定基因1型的慢性丙肝(CHC)患者的疗程为1年,利巴韦林(RBV)的用药剂量是高剂量,才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取得满意的SVR(持续病毒学应答);对于基因2、3型的CHC患者的疗程为半年,RBV的用药剂量是低剂量,就能确保治疗的效果,取得满意的SVR。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