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微博在网络上激起了“千层浪”。网友“红墙下的猫”发微博称:“北京癌症发病率惊人,需要流行病专家关注。我是77级入学1982年毕业,大学本科同班同学在京工作30多人,现有8人患癌症。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其中肺癌1人、乳腺癌3人、白血病2人、子宫内膜癌1人、皮肤癌1人。而毕业出国就业者20余人无一癌症”。短短一天之内,此微博被转发逾3.1万次,评论逾5540条。
官方回应
根据微博中的数据计算,北京癌症发病率高达25%。如果这个数据真实的话,那么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癌,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对此,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作出回应,该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微博中的内容"有点离谱",因为只有在有明确遗传史的家族中才可能会出现这种聚集发病。王宁称,如果微博中的内容可信,可以推算,77级学生现在都是54-65岁之间,在三甲医院都是正高主任,正属于最累的阶段,生活和工作都很忙,人生经历的压力也大,30多人有8个患癌症的确很不幸,但是北京市这个年龄段,即55-60岁发病率是391.17/10万;60-65岁是541.87/10万;65-70岁是766.54/10万,远远达不到25%的发病率。
但是微博中分别列出了患癌者所住医院,又有鲜明对比,依然触动了很多人对环境污染的焦虑感和对癌症高发的恐惧感,不少人都因此表达了对北京环境恶化的深深担忧。不过据此推断北京的癌症发病率,是典型的逻辑谬误,显然不能根据“30余名留京同学中8人患癌症”的个案得出“北京癌症发病率达25%”的结论。诸种逻辑谬误中一种常出现的谬误叫“个案统计”或“小众统计”,也就是仅仅根据个案而推出一个结论。因为样本容量过小,得到的数据也许只是一个“典型”,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不过,官方对“30余名留京同学中8人患癌症,而赴美就业的20余人无一癌症”的分析并没有赢得公众理解。很多人依然在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表示担心,我们的环境污染这么严重,城市空气这么脏,食品这么不安全,社会压力这么大,又是地沟油,又是添加剂,癌症发病率怎么可能不高呢?特别是今年年初北京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更是为这样的“担心”凭添了一些“事实依据”。
对于引起癌症的原因,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专家表示,主要有遗传、环境、饮食、吸烟饮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感染、缺乏锻炼、心理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空气质量和生活习惯不但和癌症有关,和大多数慢性病例如心脑血管都有关。其中,空气污染主要导致肺癌,也跟血液病有关。 专家表示,癌症不可怕,健康生活方式和早诊早治是关键。对于疾病来讲,生理影响占大部分,但是心理因素也很重要。癌症跟空气污染有关,至于关联强度要大样本人群观察5到10年。
北京实际癌症发病率
《2012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指出,2012年北京市居民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3.3%。其中恶性肿瘤已连续6年成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2012年肺癌、肝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的前三位,分别占恶性肿瘤死亡的31.1%、10.6%和9.7%。与此同时,北京市户籍人口报告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03.25/10万,比上一年上升0.44%。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发病列第一位,其次是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发病列第一位,其次为肺癌、结肠直肠癌、甲状腺癌及子宫体癌。
据调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之间进行的监测研究结论显示,恶性肿瘤自2007年开始连续4年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首位。以2009年为例,北京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6765例,发病率为297.04/10万。其中,男性新发病例18902例,发病率为303.08/10万,女性新发病例17863例,发病率为290.91/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00。男性肺癌发病一直高居榜首,在2008年发病率第一次突破70/10万大关,遥遥领先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男性肝癌发病率上升较为平缓,但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速度仍值得注意,其发病率在2007年超过肝癌,成为北京市男性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 多年来,乳腺癌一直是北京市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上升之迅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女性肺癌、结直肠癌也在近十年中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根据2011年健康白皮书,2010年北京市癌症发病率为301.93/10万,丰台区癌症发病率为393.15/10万,在16区县中最高。而刚刚发布的2012年健康白皮书中,丰台区癌症发病率只有149.21/10万。人们在如今环境污染盛行、工作压力过大的生存条件下,统计中的癌症发病率为何不升反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2013年采取了标化发病率:2012年发布的各区县的肿瘤发病率为粗发病率,也就是实际发病率;2013年各区县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是标化发病率,这主要是考虑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不同资料对比时,可能会存在年龄、性别等构成的差别,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标化之后,也便于北京的数据与其他省市的数据相比。
延伸阅读:中国癌症地图
根据今年年初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获悉,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同时,癌种也呈现地域化特点,如胃癌集中在西北及沿海。
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数据来源于24个省的72个监测点,覆盖8500万人。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国35岁至39岁年龄段为87.07/10万,40岁至44岁年龄段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岁达到高峰。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68:1。
20年数据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等发病年龄均低于此前年龄。就地区而言,监测数据显示,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速度快。
监测还显示我国癌症发病呈地域分布明显,其中,食管癌高发区主要集中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胃癌高发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如上海、江苏、甘肃、青海等较为突出;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区。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史安利称,我国对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和研究已进行了20多年,但因其病因复杂,尚未得出权威性的结论,这在卫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的美国亦是如此。目前,我国专家只是推测肿瘤的发病原因与当地的饮食风俗、环境气候等有一定关系,但无定论。
过半癌症可预防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可避免。专家表示大部分的癌症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原因所致。与慢性感染有关的癌症,多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卫生条件较差,以及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这类癌症被视为‘穷癌’。反之被归为‘富癌’范围。从全国发病的情况看,“富癌”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穷富癌症并存,处于从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时期。
要积极预防癌症,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对人们特别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应要求他们加强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复吃相同的食物和药物;不吸烟不酗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5、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