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三济 > 行业新闻
华大基因诊断叫停疑云:是谁在挤压市场秩序?
时间:2014-03-26 09:23:02 来源:生物探索 点击:

华大医学的CEO尹烨最近坐了一次“过山车”——从收到中央两部委联合发出的业务叫停令,到获悉主管部门“可申请试点”的内部通知,时间只隔了一个月。

 

尹烨主导的华大医学,是华大基因的主要产业化机构。华大基因(下称“华大”)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龙头。

 

“叫停通知下来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突然。”华大基因高管3月19日表示,“现在我们马上就得去申请试点,争取重新开展业务。”

 

在尹烨及其他业界人士看来,基因检测医疗服务,或者说基因诊断,是一个“存在即合理”的行业。现在,华大在深圳等城市开展多时,以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为代表的基因检测医疗服务已经停止,在本文截稿时,尹烨正忙于为华大的基因检测医疗服务进行试点申请。

 

在中国,有上百个机构已在运营基因检测医疗服务,有的更在资本市场上发酵募资。除了华大,还有贝瑞和康、达安基因、安诺优达等公司。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上月发出的《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犹如一桶冷水劈头浇下。

 

在文字上,叫停令指向的是“用作医疗服务的基因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没有经过医疗器械的准入程序;现实里,这个行业的设备供应商、服务商乃至医疗体制,却已结成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冰山,大有不可逆转之势。而且,在这冰山的海平面之下,较量早已进行。

 

商业推手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等委员向政协大会提交提案,质疑中国政府的叫停令是“一刀切”政策。这份提案认为,像唐氏综合症这样的产前预检,理应用更低风险的基因检测手段来完成,而且应出台政策,保障基因检测成为该类医疗服务的主要方法。

 

“这跟华大医学的业务有很大的重合度。”尹烨对记者说。华大医学的业务主体是唐氏综合症的产前筛查,这是华大从2012年开始实现商业化的业务,并正在产生收益。

 

“去年4月就已经有举报信,指华大的基因检测产前筛查违背了现行法律。”尹烨说。事实上,国家药监局曾两次叫停华大的相关业务,但都因为深圳市政府的力挺和协调而告终。在深圳,华大被称为“生物界的腾讯”,正准备赴港上市,融资目标为4亿美元。

 

华大源自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曾因参加多个基因组计划而声名鹊起,也一直遭遇各种争议,一直站在中国基因产业界的风口浪尖。它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二代基因测序仪的机构——通过国家贷款和地方支持,华大不断购置国际上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如今拥有137台先进的HiSeq二代测序仪,而位列第二的韩国“千年基因”(Marcogene)公司拥有的同类仪器数量尚不及其零头。

 

华大在基因检测方面的庞大“产能”,通过深圳等地的卫生系统的支持,累积了约26万例唐氏综合症基因检测产前筛查,已占据全球总量的一半,其中约有三成来自海外。华大对外强调,它正处于积累全球生物基因大数据的进程之中,而且是掌握数据最多的机构。

 

实际上,基因诊断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上海一家主流基因检测服务商的销售主管对记者透露,在“叫停令”以前,中国的基因测序设备大约有三分之一正用于临床用途,它们同样也没有经过药监部门的医疗器械的注册,便已在这个新兴行业里运营。

 

按照业内人士对记者的分析,目前中国的医院里标价为2500~3000元的基因检测产前筛查项目,一般会转发给基因检测机构,转手价大约为1500元,而后者的检测成本大概为700元左右。“不过,(基因测试医疗服务)不仅包括产前筛查,还有近年流行的高价位的基因体检,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科学院的刘新垣院士表示,政府无须规定产前筛查是否使用基因检测技术,但对于“个性化治疗”、“全基因组”等基因医疗服务,就有限制的必要。

 

“即使到了发达国家,基因诊断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刘新垣说,“单就基因测试的仪器来说,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技术、产品没有太大问题,要准入的更应是从业者。”

 

即使在美国,类似的公司也受到政府的严厉监控。投资人津津乐道的销售低价基因测试盒的23andMe公司,最近也受到美国政府的压力,最终同意把它的产品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做医疗设备的登记。

 

\

 

被挤压的秩序

 

从全球范围来看,华大等中国机构已经逐步成为国际基因检测医疗服务界的新势力。尹烨对记者举例说,基因检测产前筛查在发达国家的价格是2000美元左右,但在中国则是2000元人民币左右,“(商业应用)于是一下子走到全世界的前面去。”

 

尽管拥有价格优势,中国的基因检测业界却没有彻底的定价权。在声誉上,华大被《快公司》揽入全球创新力50强企业。事实上,基因测序的关键技术,俗称“准、多、长、快、平”等指标,仍长期掌握在以Illumina(宜曼达)为主的美国基因测序设备生产商手上。

 

价格低廉使中国的基因检测机构也可能遇到“中国制造”的问题。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韩健博士表示,为了压低价格,有些实验室会把许多病人标本合并起来一起测序,这样就会增加基因检测产前筛查结果的假阴性概率。

 

即便对于行业的龙头华大,低利润也在制造阴云。

 

“华大始终在产品线上游面临瓶颈。我们没有测序仪的制造能力,而测序仪就相当于电脑中的CPU。”尹烨说,“现在中国的基因测序都是在给洋人打工,挣的是下游的小钱,跟中国制造是一样的。”

 

“1000美元掌握你的基因组。”这是Illumina新近推出的全球性口号。实际上,全球基因测序的价格可以从每100万个碱基的2400美元降到今天的几美分,也正因为这家“基因界的英特尔”。

 

根据GenomeWeb的数据,目前Illumina的基因检测设备占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三分之二,在中国市场也处于主导地位。Illumina最新发布的Hiseq 500测序系统的目录价为25万美元,而Hiseq X Ten测序系统的价位则是10台共1000万美元。

 

2013年全年,Illumina的总收入为14.2亿美元,较2012年的11.5亿美元增长23%。其产品收入从2012年的10.6亿美元增长到12.6亿美元,增幅19%。而服务及其他收入则从2012年的9270万美元增长到1.565亿美元,增幅为69%。

 

一些评论认为,Illumina除了有垄断市场的嫌疑,近年还致力于向基因诊断下游发展,尤其推出基因诊断的客户服务,以及要求使用其设备的服务商加入其主导的产业网络,以彻底控制这个行业的上下游。

 

去年3月,华大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尹烨形容华大此举是一次“反向”行动:作为Illumina的竞争对手,CG也是基因测试设备的开发和制造商。“Illumina现在开始做服务了,开始往下游走,那我们也可以往上游收购。”

 

为了收购CG,华大花费不菲,它出售了华大科技(华大基因旗下从事科技服务的子机构)42%股份,以获得13.9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使得华大体系里商业化最成熟的华大科技,加入了包括光大控股、云锋、红杉、深创投等16个股东。

 

华大公开称,收购完成后,华大将获得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以及大批自主知识产权,还能使华大基因检测服务的成本大幅降低。

 

不过业界对CG的技术能力仍存在怀疑。韩健博士认为,CG不能替代Illumina,“至少没有看到这样的数据”。其他一些戏剧化的议论还做出比喻,CG与Illumina的差距类似于“小灵通与iPhone”。

 

在突如其来的“叫停令”之下,在中国参与基因检测医疗服务的设备都必须“登记上岗”,这可能为CG提供了中国机会。尹烨称,目前CG的测序仪已可以实现国产化。“Illumina是进口的,要在美国和中国走医疗器械的注册许可,但国产化CG则会更快一些。”

 

美国的CLIA制度(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临床检验改进修正计划)是唯一被受访者一致支持的话题。尹烨觉得,卫计委在3月中旬低调发出关于基因诊断开始试点申请的通知,看起来是一种借鉴CLIA制度的尝试。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