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具体介绍了近阶段国家妇幼健康工作相关发展情况,并就大家关注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发布会重点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推广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尽早发现贫困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疾患儿童,降低儿童智障和听力残疾发生率。
我国妇幼健康工作的五大进展
20年来,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1.7/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8.9‰和11.7‰,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秦耕就我国妇幼健康工作总结了五大进展:
第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妇幼健康法律法规体系。以《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卫计委相继发布了《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了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妇幼健康工作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规范服务和依法管理。
第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我国形成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的医疗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技术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98个,儿童医院99个、妇产医院622个,共有从业人员45万人,成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力量。
第三,促进了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深化医改以来,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了包括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在内的12类项目,补助标准由人均15元到今年的人均40元。2009-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05亿元,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等一系列妇幼卫生重大项目,累计2亿多妇女儿童受益。
第四,推动了妇女儿童重大健康问题逐步解决。着力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1990年的36.4%提高到2014年的99.6%。现在,在农村住院分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切实保障了母婴安全。积极推进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由1996年的13.59/万下降到2013年的3.37/万,从出生缺陷高发病种第3位降至第9位。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项目实施前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通过干预共避免了6890 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
第五,加强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了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常规监测、统计和报告妇幼健康相关信息,包括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相关信息,为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在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城乡、地区间妇幼健康发展不平衡,出生缺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新时期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等。
“十三五”时期妇幼健康工作的“四大布局”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妇幼健康工作制定了四大战略布局:
第一,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努力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急救能力建设,做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探索整合现有政策和项目,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探索完善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阶段的综合防治模式,努力减少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的发生。
第三,加强妇女儿童疾病防治,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进一步扩大“两癌”检查覆盖面,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推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全国全覆盖,力争率先在儿童身上基本实现“零艾滋”目标。将流动人口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覆盖范围,加强流动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
第四,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配合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中央财政拨款1.59亿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
在记者提问环节,秦耕回答了“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怎么样,有哪些防控措施,效果怎么样?国内对留守儿童有没有一些定期检查或者保障他们健康的措施?对于城乡地区之间妇幼健康发展不平衡有何解决方案?”等问题。
秦耕表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从发生情况看,全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有25万例左右,出生缺陷总发生率是5.6%,出生缺陷已经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此,卫计委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一级预防主要在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做好孕期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主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出生缺陷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努力减轻致残的程度。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卫计委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实施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免费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康检查、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2010-2014年,中央财政总共投入了24.4亿,为3495万的农村计划怀孕服务提供了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到了80%以上。
二是实施了增补叶酸预防心血管缺陷项目,项目对准备怀孕的、生孩子的妇女在孕早期三个月补服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2009-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了7.9亿元左右,为全国5662万的农村生育妇女增补了叶酸。
三是实施了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12年启动实施,逐步扩大覆盖范围,2014年项目覆盖了全国21个省区市的364个县,中央财政提供筛查经费1.59亿元,为每个新生儿补助120元左右,进行听力障碍筛查、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一些遗传疾病的筛查,每年有130多万儿童能够免费获得先天性疾病筛查的服务。
四是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项目,目前项目已经覆盖到全国10个地贫高发地区的71个县,累计为项目地区36.7万对夫妇提供了地贫筛查。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的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取得了成效。一是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意识增强以后,使群众自觉接受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个阶段筛查和检查的服务,参与性、自觉性逐步提高。二是围产期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近期略有下降,比如2012年和2013年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是万分之145.64和万分之145.06。比2011年分别降低了0.7和0.8个万分点,应该说初显成效。
不断增加对留守儿童服务项目,下一步工作以西部地区等重点
在中国,留守儿童是很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健康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秦耕表示,从儿童总量来说,全国儿童0-6岁超过1个亿了,0-14岁儿童2.2亿,0-18岁将近3个亿。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留守儿童,这些年来我们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从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项目由国家各级财政出资,由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提供服务,总共有12类40多项,其中就有针对儿童的一些服务,不管是留守的,还是流动的儿童,都纳入了服务范围里,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针对着留守儿童一些心理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干预,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基础上,又预设了一些备用项目,在财政支持和基层服务条件跟得上的前提下,我们将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内容,为留守和流动儿童,包括对他的父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此外,秦耕表示,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等等,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80个县里,要求卫计委实施更多的项目,包括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还有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都是为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设计的,尤其儿童营养改善。
备注:本文整理自卫计委官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