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Greg B.Scott在上海成立了服务于生命科学产业的咨询公司ChinaBio,目前ChinaBio不仅在上海有自己的团队,而且还有全球的团队,在多伦多、瑞士的巴塞罗那都有员工和办公室。Greg B.Scot表示,尽管ChinaBio立足于上海且很多员工都是中国的,但他们并紧跟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的趋势。
2015年10月22-23日,由ChinaBio主办、常熟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及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承办的全球生物医药领导人年会在苏州常熟吹响了“集结号”。本次会议的主题演讲中,会议主办方ChinaBio的总裁Greg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解读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现状。
老外眼里的中国行业,“看多”or“看空”?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Greg B.Scott笑称自己现在骨子里已经融合了中西方的血液和文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也剖析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一些特点。
中国永远是充满了矛盾的。就像看到半杯水的,中国人会很纠结它是一半满的还是一半空的。
Greg B.Scott在演讲中分享了他最近看到的一些数据,中国在10月19日宣布的GDP增长是6.9%,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也有数据说是25年最低的,中国没有办法完成2015年7%的增长目标,因此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现在是一团糟,对中国看空者不鼓励外国人来中国人做生意;不过也有很多乐观者对行业持“看多”观点,彭博新闻则认为中国GDP的增长超过了预测,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比GDP增长量要快,乐观者愿意来中国做生意,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包容的文化,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医药市场增长无需置疑,预计到2018年监管环境会变好
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尽管各个咨询公司给出的中国医药市场增速数据不同,有9%、10%和17%,但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具有很强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这背后的推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本亲睐、人口老龄化、政府不断提升医疗投入以及中产阶级数量的不断增长等。
在这里,Greg B.Scott着重提到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迅猛增长,这个数量很大的人群都需要很好的医疗服务。中国提供的很多基础设施,让这个行业的创新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并在商业化取得成功。现在中国也在进行监管的改革,预计到2018年监管环境会变好。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前景,是喜or是忧?
Greg B.Scott在演讲中表示,市场上有一直充斥着两种观念,消极者认为,中国公司的负面影响让人担忧,积极者认为中国政府的推动创新能够让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
2014年是一个突破之年,也是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筹资的元年,2014年公开宣布有17亿美元的资本被投入在生命科学行业中,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保守的估计应该是这个数字的2-3倍。
2014年的风险投资(VC投资)增长非常强劲,上升了70%到17亿; 2015年截止到前几天的数据,VC投资已经超过了15亿。尽管VC投资的总量是下降了,但是每一个交易的规模是上涨了。
2015年最大的一笔交易是信达生物,信达生物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自从他们拿到了来自新加坡的1亿美金VC投资,政府也给他们提供超过1亿多的投资;Mevion拿到了2亿美元的投资,冠昊生物筹资量达到3.94亿美元。此外恒瑞和Incyte的合作交易达到了7.95亿美元,这是恒瑞创造记录的交易,也是最大的单体分子的交易。Incyte是非常聪明的公司,不可能花近8亿美金买一个不值钱的东西,所以这个交易就非常值得。
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发展的趋势
2014年的合作方式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中国企业之间的合资,而不是中外之间的合资。主要的适应症依旧是心血管、糖尿病等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相关的呈现上升趋势的疾病;传染病有所下降;中枢神经是中国研究发展比较快的适应症。中国进行的全球性临床研究也不断上升,过去5年当中,全球性的临床研究是原来基础上的4倍。
在跨界合作方面,90%的合作伙伴项目是跨境的,除了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还有中韩和中日。还有IND的审批性,84%是化学药物,12%是生物制剂,8%左右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如果你还没有进入到中国,现在应该要进入中国了
Greg B.Scott表示,很多跨国药企抱怨中国的环境不好,增长缓慢以及中国药的分销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数据显示:跨国药企在中国每年增长30%,很多企业的销售超过10亿美元,中国政府的监管思路在不断发生变化,使中国的药物审批不断加速,效率会更高。
Greg在演讲的最后表示,他个人一直对中国持乐观态度的,一方面中国有很大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中国是真正支持创新的国家,全球最为领先的生物(生命科学)企业或将在中国诞生。如果你还没有进入到中国,现在应该要进入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