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无论是STEMI还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4.8%,1年后的心衰发生率分别为23.4%和25.4%。老年(>65岁)患者心梗后住院期间的心衰发生率为37%,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衰患者5年内的心衰发生率为71%。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登记研究(CHINA-HF)揭示,11.2%的心衰患者伴陈旧性心梗。ACS后心衰较无心衰患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
二、心梗后心衰的防治问题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防涉及紧急血运重建(PCI、CABG和溶栓)和及早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药物和RAAS类药物)等多个方面,董教授着重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讲解。
1.ACEI vs ARB
RAAS激活促进心室重构,在心梗后心衰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ACEI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延缓重构,直击心衰发病机制。此类药物同时干预RAS和KKS,不仅可阻断ACE-Ang II-AT1轴对心脏的损伤作用,还可增强ACE2-Ang(1-7)-Mass轴和缓激肽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为心衰患者提供双重保护。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看,ACEI仍是首选药物。GISSI-3研究显示,ACEI可显著改善大面积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ACEI显著提高心梗后患者LVEF。
虽然ACEI和ARB都是RAAS系统阻滞药物,但两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仍有差异。所以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ACEI还没有被ARB所取代。我国心梗指南推荐,无论是对STEMI还是NSTEMI患者,ACEI均可用于其早期(24小时)和长期治疗。
用药方面,ACEI起始给药需要考虑患者的基线血压,长期用药中的剂量调整应考虑患者的心功能及血压变化。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的抑制交感,全程保护心脏。由2014年中国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推荐可知,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危险因素的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调查研究显示,心梗患者随访中β受体阻滞剂的依从性差,出院后的使用率仅为44.2%,而且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严重不足。此外,β受体阻滞剂的给药也存在很多临床争议,例如是否均需静脉注射?剂量一定是15mg?24~48小时内达到目标剂量?一定是开始用短效继之长效?无心衰病情稳定后减量或停用?不调整剂量、住院期间未使用后不再使用的问题同样存在。
3.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能够降低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对心肌酶无明显影响。此外,伊伐布雷定还可降低急性心衰患者心率,对血压无影响。在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伊伐布雷定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发现,心率增快是急性心衰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性降低心率药物伊伐布雷定对血流动力学或心肌收缩力无影响;该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伊伐布雷定安全用于STE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短期获益明确,且存在经口气管插管时,可有效的经鼻胃插管。
总结
◈ 心梗后心衰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预后较差;
◈ 急性心梗后易发生心室重构,这是心梗后易发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交感神经和RAS激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 常规治疗的β受体阻滞剂、RAAS阻断剂能有效延缓重构,改善预后,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但临床上使用还存在问题;
◈ 更多的改善症状和预后的药物还需进一步研究;
◈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应用非药物治疗也可能改善症状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