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类型-心律失常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 > 疾病类型-心律失常
[CHRS2017]郭继鸿:心律学新进展2017
时间:2017-07-05 09:53:00 来源:医脉通 点击:
前言:心脏电生理是一个活跃的领域,每年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关于心衰的非药物治疗都有大量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电生理研究、也是最著名的电生理学家,在心脏电生理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直至现在仍然孜孜不倦,时刻紧跟国际电生理的学术前沿,敦促国内电生理诊疗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在第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CHRS 2017)上,郭教授再次就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解读,包括心衰的心室辅助治疗、房扑和房颤鉴别的分规试验和一种新型的室上速——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下面摘录郭继鸿教授讲座如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报告,何金山/整理

 

一、心衰的心室辅助治疗:永久埋藏式心室辅助装置

 

心衰是很多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包括各种瓣膜病、缺血性心肌病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等,早期心衰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晚期、严重心衰药物治疗效果常较差,这时就需要考虑心衰的非药物治疗,心衰辅助装置就是其中一项。

 

心脏处于心血管系统的中枢位置,十分重要,但其核心工作原理却相对简单,即左室收缩,将从左心房回流的含氧的动脉血供给全身,也称为体循环;右室收缩,将右心房从全身静脉收集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也称为肺循环,进行氧和,再流入左房、左室供给全身,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图1)。上述收缩功能可通过心室辅助装置进行替代,可替代左室,也可替代右室,甚至同时替代左右心室(图2)。

 

图1:心脏收缩功能示意图:左室收缩,将从左心房回流的含氧的动脉血供给全身,也称为体循环;右室收缩,将右心房从全身静脉收集的静脉血泵入肺动脉,也称为肺循环

 

图2:心室辅助装置可替代左心、右心或全心功能

 

心室辅助装置历经3代发展至今,体积越来越小,应用起来越来越方面,初期的心室辅助装置,体积庞大,只能在床旁应用,后随技术进步,发展至便携式阶段,如图3所示,为顽固性心衰患者,药物治疗不佳,当前接受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可能在等待心脏移植的过程中,患者可自行推动心室辅助装置活动,单从外表及精神状态来看,完全看不出是一个顽固性心衰的患者。

 

图3:便携式现心脏辅助装置,单从外表,甚至难以识别其为顽固性心衰患者

 

而当前最先进的心室辅助装置,为永久埋藏式心室辅助装置,如图4所示贾维克心室辅助装置,完全植入体内,无需体外管路连接,患者可正常乘飞机、旅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图中患者当前已植入4.5年,工作状态良好。过去我们知道在心脏电活动出现问题后,可植入起搏器进行治疗;而现在,心脏的机械功能出现问题,我们可植入心室辅助装置进行治疗。过去多把心室辅助装置作为等待心脏移植过程中的短期替代治疗,当前可应用心室辅助装置进行顽固性心衰的长期,甚至永久治疗。

 

图4:贾维克心室辅助装置,完全植入体内,无需体外管路连接,患者可正常乘飞机、旅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图中患者当前已植入4.5年,工作状态良好

 

顽固性心衰的另外一个非药物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心脏移植面临着供体稀缺、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等问题,心室辅助装置在上述方面和心脏移植相比具有优势,但心室辅助装置本身也面临着感染、溶血、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上述并发症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使心室辅助装置广泛应用于顽固性心衰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远期死亡率。 

 

二、房扑和房颤的鉴别:分规试验

 

房扑和房颤均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两者容易鉴别,房扑表现为F波形态、振幅和间期“三规则”;而房颤则恰恰相反,f波形态、振幅和间期“三不规则”,这是由于两者发生的根本机理不同造成的,房颤是多个紊乱的“子波”折返,而房扑则是围绕着固定的环路进行的规律大折返(图5)。但在某些情况下,房扑的F波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辩,房扑和房颤的鉴别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如图6,上下两幅心电图,哪个是房扑?哪个是房颤呢?可能多数人认为上面为房扑,下面为房颤?果真如此吗?

 

图5:房扑房颤典型心电图特点和发生机理比较

 

图6:上下两幅心电图,初步观察,是否可判断哪个为房扑,哪个为房颤?

 

这里我们介绍下房扑和房颤鉴别的分规试验,即分规的一脚对应一个明显的F波或f波,另外一个脚对应另外一个明显的F波或f波,以此距离再去测量,如果这个距离在其他F或f波之间可以精确重复,则为房扑,如不能重复,则为房颤。

 

如图7对上面提到的两幅心电图进行分规试验,发现结果和我们初步的印象正好相反,上面不能重复,为房颤;而下面可以重复,为房扑。

 

图7:经过分规试验,可准确识别房扑和房颤,和初步印象大相径庭。

 

分规试验,是复杂的房扑和房颤鉴别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三、一种新型的室上速——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最后我们介绍一个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即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AVNNT),这个名称由来如下,其发生机制中也包括房室结快径路和慢径路,但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不同,为非折返性,要求其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100次/分,故而称为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DAVNNT自1975年报道以来,最初认为其发病率低,十分罕见,但随着当前临床上的重视,关于DAVNNT的报道越来越多。

 

由于房室结内存在传导快慢的不同径路,因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一次窦性激动可分别经快径路和慢径路下传心室,引起两次心室激动(1:2传导或称双心室反应),大家形象地把这种传导关系成为“1带2”(图8)。具有典型“1带2”心电图表现者,DAVNNT诊断相对容易,但是文献报道DAVNNT在发病1年内误诊为其他心律失常的比例可达77%,主要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和合并快径路间歇传导(图9)、慢径路间歇传导(图10)及束支传导阻滞等相关(图11)。DAVNNT异常容易误诊为房早、室早、房颤等,误诊后未能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图8:典型的DAVNNT心电图表现为“1带2”现象,即一个窦性P波对应两个QRS波

 

图9:复杂DAVNNT,可见快径路间歇传导阻滞

 

图10:复杂DAVNNT,可见慢径路呈现3:2下传,从而不是严格的“1带2”,给诊断带来困难

 

图11:复杂DAVNNT,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使得P波不易识别,明显的QRS波增宽,易误诊为室速

 

那么,DAVNNT的房室结有何特殊,才能发生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呢?对于正常人,房室结在受到心房刺激时,随着心房刺激增快,即刺激间期缩短,房室结传导时间会逐渐延长,呈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图12),而对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在心房刺激达到某个临界点后,房室结传导时间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延长,即从原来相对短时间的传导,转换为明显长时间的传导,我们称为“跳跃”,即传导从初始的快径路,转换成了后来的慢径路,然后激动沿慢径路前传,快径路逆传,形成折返(图13)。而DAVNNT的患者,房室结在心房刺激时,存在一个过渡区,即在这个间期范围内,心房刺激可分别沿快径路和慢径路前传,形成“1带2”(图14)。

 

图12:正常房室结,其传导时间随心房刺激增快,平滑地延长

 

图1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某个心房刺激的间期,出现跳跃现象,即房室结的传导从快径路转入慢径路,两者差别明显

 

图14:DAVNNT患者,房室结存在一个过渡区,在这个范围内刺激,后沿快径路和慢径路分别下传心室,形成“1带2现象”

 

但是,仅仅具备上述条件还不足够发生DAVNNT,同时还需要快慢径路不应期差别在300-400ms以上,从而使得心室在快径路激动后脱离不应期,能够接受慢径路的激动。快径路和慢径路均不能具有逆传功能,否认会形成折返,即成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看到在房室结这么小的区域内,发生如此精妙的不同类型的室上速,我们不得不感叹“上帝”造人的鬼斧神工!

 

DAVNNT药物治疗效果差,室率难以控制,易发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长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衰,治疗主要为射频消融慢径,进行房室结的改良。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临床中,多多想到这种新型室上速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