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精神科在内,很多学科的医师均是酒精/物质滥用、倦怠、以及自杀的高危人群,我们必须要关注自己的个人和职业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精神科医师的压力
医学本身就有着巨大的挑战性,从医者必须努力工作、严守纪律,并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着不断下降的自主权和不断增加的责任与义务;此外,对收入和未来医疗环境的担忧也是医师的一大压力来源。
精神科医师压力的来源
• 医疗资源有限
• 对患者暴力、自杀行为的担忧
• 病房过于拥挤
• 大众对精神健康服务观念的改变
• 工作要求过高
• 会诊职责的不明确
• 医师权威性的下降
• 因无力改变医疗制度而感到挫败
• 医患之间的责任冲突
• 孤立感
其中,对患者自杀行为的担忧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有证据显示,相比于毕业后的医学生,患者自杀对实习医师(毕业前)的影响更大;医师的社会、临床经验越多,此影响越小。
降低医师幸福感的原因
酒精滥用/依赖
一项基于约7,300名美国各学科临床医师的统计显示,约13%的男性医师和21%的女性医师符合酒精使用障碍鉴定测试(AUDIT)中酒精滥用/依赖的诊断标准。年龄、工作时间、性别、婚姻状况、是否生育、专长(除医学)等因素均与酒精滥用/依赖无关。
酒精滥用/依赖与倦怠、抑郁、自杀意念、生活质量降低、职业满意度降低、医疗差错等均显著相关。幸运的是,精神科医师符合酒精滥用/依赖诊断的可能性在平均水平之下。
倦怠
倦怠是一种对长期压力的反应,表现为:
• 躯体和精神都感到精疲力尽;
• 对患者态度消极、不认真,缺乏医患参与;
• 个人成就感降低,缺乏使命感。
2017年一项基于14,000名美国医师(27个学科)的调查显示,42%的医师存在倦怠。另一项基于300名三级医院住院医师(所有学科)的调查显示,69%的医师存在倦怠。医师们普遍认为,工作-生活的失衡、感到不受赏识是造成倦怠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医师自主权的下降、地位的下降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
倦怠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具有不良影响,可能导致:
• 医患关系破裂
• 医师酒精滥用
• 医师自杀
• 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下降
• 医疗投诉风险增加
•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
具有强烈医学使命感的医师发生倦怠的可能性较小。美国一项基于约900名初级保健医师和300名精神科医师的调查显示,42%的精神科医师具有较强烈的医学使命感,这些医师发生倦怠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其他医师(17% vs 31%)。
抑郁和自杀
一个记录了31,600例成人自杀事件的数据库中,203例是临床医师。与其他职业人群相比,医师患精神疾病或发生可导致自杀的职业相关问题的概率更高。毒理学调查还显示,在自杀的医师体内常检测出苯二氮䓬和巴比妥类药物,而非抗抑郁药,这表明这些曾患抑郁症的医师没有接受足够的治疗。职业相关压力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治疗不足是导致临床医师自杀的风险因素。
如何保证自己精神健康?
基于有限的证据,预防倦怠、减轻医师(特别是精神科医师)压力的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有计划、有组织的心理干预,需要医师与医疗机构共同配合
一项基于梅奥诊所74名执业医师的研究探讨了“医师促进讨论组(physician-facilitated discussion groups)”的有效性。讨论形式包括正念、沉思、分享经验、以及小组学习,频率为两周一次。梅奥诊所每两周为医师提供1小时的带薪时间,让医师参与到这一讨论组中。结果显示,参与了“医师促进讨论组“的医师,其消极态度、情感衰竭、倦怠等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此效应在研究结束的12个月后仍持续存在。但此法未能显著改善医师的压力、抑郁症状、整体生活质量、以及职业满意度。
另一项类似的心理干预措施:“自杀预防计划”也有一定的效果,该计划的形式包括一对一咨询、精神疾病评估、以及针对临床医师、研究人员、医院职工的健康研讨会。参与者对这一计划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院内开展这一计划需要医院政策和职工的共同支持。
2. 医师在诊疗工作中应保持共情
作为精神科医师,我们被要求保持共情。但是,面临如此多的困难(如增加的工作量、倦怠等),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然而事实上,共情对医师和患者都有好处,有助于:
• 提高患者满意度
• 建立医患信任关系
• 减少焦虑
• 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改善转归
• 减少医疗诉讼
3. 正念
正念是维持自我精神健康的有利措施,能使我们关注当下发生的事,寻找乐趣,并保持灵活的思维。对于精神科医师来说,此法是医师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保持幸福感有效方法。
4. 关注你能控制的问题
降低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下降的自主权、繁重的工作量、以及严格的医疗监督,这些因素是临床医师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我们希望医疗管理人员能够制定相关规定以增加医师自主权;给医师提供兼职工作的机会;举办相关健康研讨会以促进积极沟通等。但更多的还是应关注自己能控制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节工作-生活平衡;将心理健康预防措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医学使命感;诊疗中保持共情;将正念运用到医学实践中等。
文献索引: Stephen F. Pariser, et al. Howto preserve your own well-being in a challenging medical environment. CurrentPsychiatry. 2017 September;16(9):35-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