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本项纳入了15个研究样本的荟萃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完全未用药或用药≤2周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已存在空腹血糖的升高、糖耐量受损、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
选药时即考虑药物代谢副作用,以及开展患者教育,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转归意义重大。 |
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短15-30年;超过60%的早亡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关,死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中,患病群体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2-3倍。
尽管抗精神病药可能是推手之一,但早在此类药物问世前的19世纪,已有人观察到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的相关性。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天生”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而非病程长期迁延或用药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普遍存在种种局限性。为探讨这一话题,伦敦国王学院Toby Pillinger等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旨在探讨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已经存在血糖稳态受损的表现,研究于1月11日在线发表于JAMA Psychiatry(影响因子 14.417)。
研究者系统检索了EMBASE、MEDLINE和PsycINFO数据库,所纳入的研究均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受试者为完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或用药时长≤2周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对照。研究者比较了以上两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血糖水平、空腹血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对上述数据进行了随机效应荟萃分析,并计算了标准化均数差。具体统计分析方法详见文献全文。
主要结果
空腹血糖及OGTT血糖水平(Pillinger T, et al. 2017)
研究者从3660篇引文中筛选出16项病例对照研究,共15个符合入组要求的样本,包含731名患者及614名对照。结果显示:
▲ 空腹血糖: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edges g=0.20; 95%CI, 0.02-0.38; P=0.03);
▲ OGTT血糖水平: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edges g=0.61; 95%CI, 0.16-1.05; P=0.007);
▲ 胰岛素抵抗水平: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提示,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edges g=0.35; 95%CI, 0.14-0.55; P=0.001);
调整种族等因素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HbA1c水平并无显著差异(g=−0.08; CI, −0.34-0.18; P=0.55),但这一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166名患者,164名对照)。
敏感性分析显示,若将分析范围缩窄至完全未用药及BMI匹配样本,除空腹血糖外,其他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事实上,相比于空腹血糖,OGTT是了解糖稳态情况更为敏感的指标。
讨论
本项荟萃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时既已存在空腹血糖的升高、糖耐量受损、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除生活方式外,其他很多因素也可能参与了这一相关性。例如,精神分裂症及2型糖尿病患者均与早期发育障碍相关,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及母亲营养不良/肥胖等。1944-45年的荷兰饥荒及1959-1961年的中国自然灾害均证实了上述观点:妊娠早期恰逢饥馑时代的个体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近乎翻番,日后罹患糖耐量受损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应激及高皮质醇血症也可能参与了两者的相关性:相比于对照,未用药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而皮质醇唤醒应答水平更低。此外,两者也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全基因组研究显示两者存在共同的易感性基因。
无论机制如何,本项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病早期即与糖稳态受损相关;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升高不仅仅是病程迁延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结果。鉴于很多抗精神病药可恶化糖调节受损,选择适宜的抗精神病药及使用适宜剂量对于降低治疗的代谢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临床医师应就饮食、锻炼、糖尿病筛查等开展患者教育,并提供早期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以预防患者向2型糖尿病进展的风险。
文献索引:Pillinger T, et al. Impaired Glucose Homeostasis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