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前位置:首页 > 量体裁药 > 其他
维生素D吸收能力基因检测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维持血清钙磷浓度稳定的作用,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各种V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衍生物,VD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和VD3。VD2主要来源于食物摄取,可由鱼肝油、肝、蛋、乳、植物油经过胃肠道吸收转化为VD2。VD3是人体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我们通常说的VD,一般指VD3。
我们人体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时期需要的VD量是不同的。孕妇及老年人大概是15微克/天、婴幼儿10微克/天,大于70岁的老年人需要20微克/天。
成人一般每日晒太阳即可,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例如农民,建筑工,通过紫外线照射,激发人体产生维生素D3,完全可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而长期室内工作的人,由于玻璃阻挡以及近年来雾霾天气严重,导致紫外线阻挡严重,不能满足人体合成所需要VD量的需求。
而单纯靠食物补充满足需要VD量的话,换算一下,以一个3岁儿童每日的补充量为例:需要每天补充600g奶,400g鸡蛋黄,二斤鹅肝,三斤牛奶。可想而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每天摄入这么多高能量的东西。
所以,儿童、孕妇、中老年人等需要额外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满足需求。

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吸收途径
VD2及VD3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成为25(OH)D3,再进一步在肾脏内代谢成为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3,活性代谢产物再与VD受体VDR结合,才能调节骨重建,刺激骨吸收。
VDR受体的多态性直接影响了维生素D的吸收
影响VDR受体功能的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主要有4个:BsmⅠ、ApaⅠ、TaqⅠ以及FokⅠ酶切位点,存在这4种内切酶多态性位点:用b、a、t、f表示,缺乏这4种内切酶多态性位点:用B、A、T、F表示。
研究较多的是位于第8内含子的BsmⅠ酶切位点(G→A,即b→B)。
Meta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亚洲人群BsmⅠ位点bb基因型(即GG基因型)较Bb+BB基因型(即GA+AA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降低,bb基因型为佝偻病轻微的保护因素。
VDR基因突变可对孕妇、儿童、中老年人带来不同的影响。导致孕妇抽筋,影响胎儿发育,骨质疏松;儿童就是佝偻病、X型腿、O型腿;中老年人常见的腰腿疼痛、骨质疏松、骨折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V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营养性疾病。据统计:我国<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率约20%~30%,部分地区已高达80%以上,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卫生部将其列为儿童保健四种疾病之一。
佝偻病患儿在3个月左右出现初期症状,表现为易惊,烦躁,夜啼,多汗,枕秃。3个月--2岁表现为骨骼改变(方颅、“鸡胸”、O/X型腿……);肌肉关节松弛;神经系统发育迟滞。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BsmI、TaqI、FokI基因型的检测来预测儿童VD吸收能力。BsmI位点携带B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对维生素D吸收能力较差,更易发生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骨折;携带bb基因型人群,维生素D吸收能力较好。
存在缺陷位点的儿童,具有中、高佝偻病风险,这类人群应该补充富含钙和VD的食物,坚持户外运动,适量增加维生素D、钙制剂补充剂量。

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后易发生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轻微的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低,病程长,有效治疗率低。
据统计,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50%的人在遭遇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遭受第2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6.1亿人会发生OP或骨密度(BMD)降低。
健康人群VDR bb基因型的人群的骨密度相对较高。荟萃分析结果同样表明,VDR BB基因型与髋部、腰椎和挠骨骨密度相关。所以VDR Bsm I和Taq I还可以预测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检测人群:
1.   孕龄期女性;
2.   50岁后骨折史;-
3.   骨质疏松家族史;
4.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
5.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6.   性激素水平低下;
7.   女性绝经后/男性70岁以上
会员登录:
如您忘记密码,请联系我们的客服!
联系电话:400-669-0360
登陆:
  • 新浪微博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