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赵昕教授就《2021 中国 DAPT 共识》进行精彩解读。
ACS 深层病理机制
1. 血栓形成是导致 ACS 的主要病理机制

2. 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在 NSTE-ACS 早期和进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3. ACS 的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抗血小板治疗应作为抗栓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ACS 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优化之路









9. ISAR-REACT 研究:普拉格雷较替格瑞洛降低 ACS 患者缺血事件,不增加出血风险。



缩短 DAPT 疗程后 P2Y12 单药治疗探索





STOPDAPT-2 ACS 研究,氯吡格雷单药治疗获益显著。


1)TICO:接受 PCI 的 ACS 患者,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临床净获益显著。






延长策略的评估
1. NSTE-ACS 指南:双联抗血小板/抗栓药物延长策略的评估。
2. 对于 MI 后存在长期风险的患者,阿司匹林 + 替格瑞洛 60 mg 持续提供心血管获益直至 3 年,不增加致死性出血或颅内出血风险。
3. COMPASS 研究:双通道抗栓方案探索慢性 CAD/PAD 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4.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若缺血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不高,应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增加一种抗栓药物进行长期二级预防。
抗凝治疗
1. 荟萃分析:比伐芦定和普通肝素在 PCI 术后的 ACS 患者中具有相似的全因死亡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率。
2. 普通肝素仍是进行 PCI 时抗凝药物的首选,比伐芦定推荐等级有所下降。
3. PCI 术后的 AF 患者,双联治疗显著减少出血事件。
4. PCI 术后的 AF 患者,不同治疗组的缺血性/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率相当。
5. 合并房颤的 NSTE-ACS 患者行 PCI 后,三联抗栓时程进一步缩短。
6. AFIRE 研究:对于房颤合并 PCI 超过一年的冠心病患者,应口服抗凝单药治疗。
7. 对于房颤患者 PCI 术后 1 年抗栓治疗策略推荐均为 OAC 单药治疗。
总结
1. ACS 急性期和长期均面临死亡和再发严重血栓事件威胁;
2. PCI 术后患者 DAPT 应首选新型 P2Y12 受体抑制剂,普拉格雷在 NSTE-ACS 患者中得到推荐,我国目前仍然首选替格瑞洛;
3. 大部分行 PCI 的 ACS 患者应接受 DAPT 治疗 12 个月;
4. 抗栓治疗应个体化,需要平衡缺血风险与出血风险以选择药物剂量、疗程,高缺血风险患者长程 DAPT 治疗推荐提高;
5. 对于接受 PCI 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三联抗栓时程进一步缩短;PCI 超过一年的冠心病患者应口服抗凝药单药治疗。